索引號 | 01526018-X-/2022-0906005 | 發布機構 | 騰沖市文化和旅游局 |
公開目錄 | 公共文化服務 | 發布日期 | 2022-09-06 11:27:46 |
文號 | 主題詞 | ||
瀏覽量 |
騰沖市文化館成立于1952年,是全國建立較早的文化館之一,是騰沖文化的搖籃,騰沖電影公司、電視臺、廣播電臺、圖書館、文管所等單位均從文化館析出。
多年來,文化館全館人員團結一心,敬業奉獻,多次受到各級政府和上級文化主管部門的表彰獎勵。先后被授予全省文化系統社會主義建設先進集體,全省群眾文化先進單位,全省民族團結先進單位,全省先進文化館,全省文化系統先進單位,全國標準文化館等榮譽稱號。連續三次在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中,被評為國家一級文化館。
一、基礎設施建設
本館地處騰沖城市中心區域,位于騰越文化廣場西南側,騰越河(大盈江)順本館西側展廳邊緩緩流過,西面經騰越三橋跨過騰越河是綠化廣場和“高黎貢山母親”雕塑,對面是騰沖首個五星級酒店——官房大酒店和以珠寶工藝品制作銷售為主的百寶街,南面跨過光華西路延長線是騰沖最大的翡翠珠寶市場騰越商貿城。東邊是圖書館,東北面是騰沖博物館、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田徑運動場及籃球場等。北面是體育健身路徑和彩色程控音樂噴泉廣場。站在樓頂,極目望遠,騰沖壩子四圍諸景,東之球眸晚照,南之來鳳晴嵐,西之寶峰深秀,北之筆峰霽雪等都可以凈收眼底。
本館占地10005平方米,建筑面積3775.96平方米,按照國家有關行業建筑設計標準設計,與文化館的職能和任務相符合。館舍由六幢單體建筑組成的建筑群,通過回廊連接,為主體二層,局部三至四層全框架結構建筑,借鑒了騰沖傳統“走馬串角樓”建筑風格,全部為斜瓦屋面,地面以火山石鋪筑,走廊安裝火山石花板欄桿,內外環境和諧統一,灰瓦白墻,風格古樸,整潔優美,文化氛圍濃厚,成為了騰沖的標志性建筑。
本館內部較大的功能室為多功能廳和騰沖文化藝術展示中心。多功能廳位于二樓。建筑面積約450平方米,設計功能集會議、小型演出、藝術培訓、數字放映、多媒體演示,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小劇場。該廳內部為穹隆型頂部,裝有小型演出舞臺及燈光、音響、LED電子大屏,音響為進口JBL,可以滿足小型活動需要。
騰沖文化藝術展示中心位于一樓,建筑面積約450平方米,設計功能集美術、書法、攝影等展覽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陳展等多項功能于一體。該中心按規范化展館裝璜,展線規劃設計合理,是目前全市最好的展館,為騰沖文化藝術提供了展示平臺。
本館內部場院也設有演出舞臺,固定裝有簡易燈光和移動音響設備,可用于較大規模群眾文藝活動。
本館是騰沖縣城的標志性建筑之一,是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館牌醒目,四周均無圍墻,僅以綠化帶隔離,四通八達,設有盲道等無障礙設施,群眾可以完全憑自己的興趣自由出入。每個樓層均設有廁所,北面園林中設有公廁,有專人保潔。
長期以來,我館領導歷來十分重視館舍綠化建設和管理,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宗旨,大力開展園林綠化工作,在全體干部職工和市綠化所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經過幾年的精心設計和綠化、美化,形成了綠色滿園、層次分明、布局合理,集觀賞與休閑于一體的園林景觀,與風格古樸的建筑和優美的臨河景觀渾然一體,達到了景中有景的效果。置身其中,感受亭臺樓閣、清風拂桂、淡月映竹,令人流連忘返。
二、內部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
本館設三部一室一中心,即群眾文藝輔導部、美影書工作部、數字服務部、辦公室(含財務)、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加掛琥珀研究中心)。
人員編制:文化館現有編制18人,現有職工22人,其中副研究館員5人,館員10人,高級工1人,助理工程師1人,工藝美術師1人。公益性崗位2人,保安2人。
三、主要工作職責
作為國辦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本館主要通過自身的職能導向作用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指導社會上的群眾文化活動,將其引向健康的更高層次的階段,更好地為“三個文明”建設服務。
文化館的主要業務活動:(一)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開展公眾教育、不急文化藝術,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傳承民族民間文化;(四)組織開展群眾文藝創作,提升群眾文化素質。(五)開展群眾文藝培訓,輔導基層文化骨干;(六)提供數字文化服務,拓展群文服務領域;(七)開展群眾文化基礎理論研究;(八)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九)組織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合作與交流;(十)積極推進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十一)搶救、發掘民間文化遺產;(十二)推進非遺傳承保護與開發利用;(十三)建立非遺檔案和數據庫;(十四)開展非遺理論研究、學術交流,編輯、出版研究成果;(十五)組織非遺人才培養和業務培訓;(十六)組織開展非遺合作交流與宣傳推廣;(十七)完成上級政府及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務。